在部隊,他是少校正營級幹部,在企業,他是管理上百人的副總經理,2007年,陳勇卻放棄高薪工作,來到社區參加公推直選,成為金牛區撫琴街道西北街社區黨委書記,而這一干就是7年。
  也正是這7年,陳勇帶領社區黨員、群眾齊心協力謀發展,生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,使西北街社區由過去一個老舊雜亂、矛盾重重的落後社區,變成環境整潔、文明友愛、服務一流的明星社區。
  時常有人問陳勇:“你是官越當越小,錢越拿越少,事卻越做越多,做的還都是婆婆媽媽的事,你值嗎?”陳勇真誠地說:工農兵學商我都乾過,社區書記這個崗位是最難乾的!但作為一名社區書記,就是最基層的人,就應該做好最基礎的事。“7年來,我堅守社區這個舞臺,因為在我內心深處始終有著一個心愿,那就是用微薄之力踏踏實實為社會、為群眾辦實事、做好事。”
  改變環境
  探索居民自治管理模式
  西北街社區是成都最早建成的老社區之一。社區28個院落中有24個沒有物業管理,老房子、老年人、老觀念“三老”現象明顯,缺資金、缺管理、缺人氣“三缺”問題突出,院落環境髒亂差,不少群眾心裡充滿了埋怨。
  環境衛生看是小事,卻是老百姓每天出門就能看見最現實、最關切的事。陳勇下決心從改變大院環境衛生入手,讓老百姓的居住環境變得舒心。
  如何解決缺管理、缺經費的難題?陳勇意識到,要整治好大院,就必須充分發揮居民自治的作用,要讓廣大群眾積极參与進來。於是,陳勇探索出“321”居民自治管理模式,也就是在群眾願意參加的院落通過民主選舉,產生大院管理組織;院落組織發揮作用不好的院落,由社區黨組織推薦黨員擔任負責人,帶領群眾管理大院;對一時組織不起管理小組的院落,就由社區居委會進行監管。
  事實證明,社區通過居民自治管理,既調動了居民群眾參與“自家院落建設”的主動性,又解決了大院管理問題和管理資金問題,現在,社區每個大院已經做到“大院事務有人抓,大院整治有錢花”,社區進入了管理良性循環的軌道。
  民主管理
  讓群眾在社區生活更舒心
  大院管理到位,群眾的居住環境變好了。陳勇又順勢把民主管理問題擺在了首位,要讓老百姓在社區順心。
  從2011年開始,政府每年撥給每百戶3000元的公服專項資金,社區每年有10多萬的經費,可老百姓的錢究竟該咋個用?陳勇認為要堅持“問需於民、問計於民、問效於民”,把資金運行權交給群眾決定。
  陳勇介紹說,每一筆公服專項資金的使用立項都有嚴格的程序,首先由各大院群眾提出需求,再由居民議事會、居民代表大會決定怎樣做、投多少錢去做。施工協議書由大院、社區與施工者三方簽訂,實施過程由大院群眾監督,最終由大院管理委員會驗收簽字後社區才能付款。每年決定經費使用項目時,居民群眾參與十分積極,討論過程十分激烈,這正是陳勇所希望的“讓群眾有話語權,敢於說話,說話管用。”
  如何讓老百姓生活在社區很順心,不但要充分發揚民主,還要維護好群眾的利益。陳勇真心感慨:群眾太有智慧了,必須還權於民、集納民智、順乎民心,才能聚起社區管理的群眾力量。
  煩事無憂
  社區便民服務實現“一卡通”
  環境變好了,管理民主了,但社區很多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繁瑣的小事,還需要社區去幫助解決。
  陳勇帶領黨員幹部挨家挨戶收集群眾最需要幫助的事情,把老百姓的“小事”梳理出來,同時,把社區周邊有能力提供水電維修、家政服務商家資源整合起來,製作出“便民服務卡”,卡上只有一個電話65668689,包含了8個大項、45個小項服務項目,無論群眾遇到任何困難,只需撥打一個電話,很快就會得到解決。
  為保證服務質量,社區還對服務商的價格和質量進行監督和激勵,當老百姓對服務滿意,社區就獎勵商家一元錢,當群眾對服務不滿意,社區將取消商家服務資格,從服務體系中除名。如今,“居家生活有困難,就找社區黨組織”不再是一句空話,群眾也高興地說“一卡在手,煩事無憂”。
  陳勇還努力提高群眾精神生活質量,讓他們更開心。於是,陳勇帶領社區群眾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,以“我們的節日”為主題,開展“鄰裡一家親”一月一主題活動,一月紅紅火火過新年、二月社區老人來團年、三月體育節里來健身……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,讓大家感受了鄰裡情,找到了歸宿感。同時,群眾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也受到了教育,在潛移默化中,更凈化了心靈,陽光了心態,促進了和諧社區的建設。
  情系群眾
  為特殊困難居民送上關愛
  陳勇的手裡,隨時握著一本民情日記本,上面記滿了社區群眾提出的各種需求、意見和建議,每一件都及時予以解決。尤其對於社區的特殊困難群眾,他更是全力以赴提供關愛和幫助。
  去年10月底,一名刑滿釋放人員回到社區卻聯繫不到自己的家人,沒地方住,沒工作,沒錢,很多人躲著他,但是陳勇沒有躲,給他安頓住宿,抱來自家的棉被給他鋪床,還掏出200元錢讓他先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。
  為了讓這名人員能夠自力更生,陳勇啟動了社區幫扶程序,幫他聯繫到一個送快遞的工作,並申請資金給他購買了電瓶車,這名人員非常感動,向陳勇送來錦旗:“往昔不懂法律走錯路,今日社區助我行正道,明天遵紀守法好公民!”
 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。今年2月,這名人員的電瓶車丟了,隨後又得了肺結核,幾乎陷入絕境。陳勇知道後,按照相關政策給他落實了低保,解決了他的大部分的醫葯費問題。同時,陳勇又發動居民捐款獻愛心,給他籌到了3000多元錢,還勸說其姑媽過來照料他。
  正因為陳勇不斷地用真心真情幫助,這名人員重燃了生活的信心。
  後記>>>
  在西北街社區還有這樣一個特殊群體,他們大多是黨員,都有一個共同點——幾年如一日,不拿分文報酬在為群眾服務。他們以一種精神支撐形成了自覺行為,義務擔起大院管理、調解糾紛、團結鄰裡、活躍氛圍、營造和諧的重任,潛移默化感染、帶動著更多的人參與社區建設。
  共產黨員趙樞元面對別人的疑問:你多年不拿一分錢,為什麼還在這裡乾?他很平常地回答:我是黨員,有一份退休工資,人退休了思想還不能退休。黨組織相信我把我安排在這個位置,我的責任就是讓黨放心,讓群眾滿意。70多歲的黨員陳昌學患淋巴癌三年來,每次組織活動都沒落下,今年元旦他給陳勇發了一條短信:“感謝您及兩委長期以來對我的關心。我會為社區做到生命不息、服務奉獻不止。”
  陳勇被這些老黨員的言行深深感動著,他說,正是出於這種感動,這麼多年來,自己始終堅持在社區這個舞臺上,和群眾心手相連。本報記者 張渝 攝影 謝明剛
  (原標題:堅守社區 為群眾做好最基礎的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vzrpedjsr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