符號操作與直覺體感(三之二)
(1998年作)
 易經提出宇宙有簡易、變易、不易的現象。從同質性觀點,拉長歷史長河,我們可以找出美學上的歷史循環現象。
 二十世紀末高科技影像時代,多數人將時間和精力放在自我影像創造上,標舉美感創造的追求,以裝飾與奢華為手段,反抗所有可以被貼上霸權標籤的人事物,野蠻衝撞束縛人性的理性框架,吸引群眾視線,展現魅力。曾經被批判的反過來批判當初的批判者,被告搖身一變為原告。批判、再批判、更批判,一如前衛、再前衛、超前衛。流行快速換裝變臉,誕生、崩解、死亡的過程如遊戲般循環反覆。高度符號化、高度表現化的社會,比酷、比炫、比辣、比異、比人氣,來不及自閉,消費的社會迅速腳踏各種空間,推陳出新各種誘惑,販售各種美學商品,連「私人」都可被消費;高度想自閉,看看自己、認識自己,免得流行大風吹又吹,自己被吹到哪裡、被吹成什麼模樣都不自覺。
 基提恩一再強調現代人有一種「思想和感覺分裂」的特性,必須要有一種變革,把一個人「整個」個性恢復,再成為一真正的人,恢復那介乎內心與真實外表之間喪失已久的平衡。也就是說現代文明人似乎或輕或重都患有精神分裂疾病,然而習以為常、見怪不怪之下,「彼此相視微笑,似乎一切不曾發生」。
 恩格斯指出,在社會歷史領域內進行活動的,全是具有意識的、經過思想或憑激情行動的、追求某種目的的人;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沒有知覺的意圖、沒有預期的目的;又指出:外部世界對人的影響表現在人的頭腦中,成為感覺、思想、動機、意志,總之成為「理想的意圖」,並且通過這種型態成為「理想的力量」。
 心靈在自閉的空間追尋變革,外部的現實世界依然混亂、分裂、瘋狂。聖經記載四十天大洪水的寓言,不斷降下的暴雨為的是洗淨這個世界,卻同時帶給世界一片荒蕪。傳聞聖經密碼預言二十世紀末、二十一世紀初,世界將受到核戰、強烈地震等的摧毀,據聞極為可信的「推背圖」也做出類似性的預言。世紀末人心惶惶,只因暴雨(核戰)將至,於是虛無、享樂與自殺救贖同在,於是「為所欲為」與「無為」同在,並說這些行為在某種層次的解釋與功用上是類似的。
 封閉的團塊與渾沌的流動分居天平兩端,沿著歷史潮流上上下下起落,在相互批判間玩著誕生VS.死亡的遊戲。肉體與精神也在本質與象徵的辯證間潮起潮落。
(待續)
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


 

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vzrpedjsr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